在鶴城鎮(zhèn)昆源路西端(古勞村),,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(1733)是建縣初期縣城內(nèi)“十祠八廟”中唯一保存下來的廟宇。原占地約700多平方米,,廟分前,、中、后3座,,有兩天井相隔,,前座毀于文化大革命期間,現(xiàn)只剩下后座,。天井兩側(cè)建有瓦面遮擋,,右邊承放有“地保神”、“一見發(fā)神”(濟(jì)公),、“趙大元帥神”,、“加福加壽神”;左邊承放有“靈神”,、“二王爺神”,、“五王爺神”、“包公神”,、“壽星公神”,、“太歲神”。后座正面有二條石柱直立,,上刻一副對聯(lián),,乃是清人手筆,蒼勁有力,。上聯(lián):“久仰神靈幾同水族燃犀潛分異路”,,下聯(lián):“重新廟貌從此山城控鶴永鎮(zhèn)名區(qū)”。門口兩側(cè)有兩個馬步(士兵)牽著馬守候,,隨時待命,。后座廟內(nèi)有直徑40公分的圓柚木柱4根,支撐上蓋,,柱腳為花籃式石墊座,。廳中央承放著玉皇大帝,,城隍爺在右,文昌君在左,。每天香火鼎盛,。游人絡(luò)繹不絕。